-

中国会计视野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7611|回复: 13

[活动反馈] 参加第17期思享会成本对抗赛感悟-打破思维壁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3 17: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刚删掉前一版的感悟,决定盘点一下:
一、 在整个半个月的活动过程中,我的思维壁垒是什么?
二、 我工作中的思维壁垒是什么?
三、 我应该如何打破这些思维壁垒?
如果说在整个过程中对于我思路的打开时一个量变的过程,那么雷哥老吕和王教授的点评就是让我质变的过程。
一、           在整个半个月的活动过程中,我的思维壁垒是什么?
1、我把自己当成了咨询公司的人员,运用了咨询公司忽悠客户的套路,而忘记了我也是牛老板,是为了帮助牛魔王公司真正的解决问题
2、我用自己行业的经验和方法代入了案例,而没有深入的研究这个公司的背景以及行业特殊性。
3、先入为主的认为这个公司哪里都是问题,而没有深入考虑其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合理性。
4、习惯性站在财务人员立场上去评论,而没有站在全局的立场去考虑;
5、认为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要节约开支。
二、           我应该如何打破这些思维壁垒?
对于壁垒1和4,我觉得我应该真正的进入角色,将自己变成公司的老板,以如果这是我的公司,我该怎么办来研读这个案例,去判断,我所有的措施是否真的可以解决问题?是否能够在不影响公司的业务的基础上实施,是否能够被各部门员工所接受?转型期需要有多长?预估转型后的效果是什么样的。
对于壁垒2和壁垒3,我觉得在研读案例或者以后再工作中遇到问题,应该先将自己变成一个空杯,先不去下结论,最大限度的吸收这个案例所表达的内容。倾听这个公司每个业务链的工作流程,遇到的问题,他们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他们擅长的是什么,他们苦恼的又是什么;通过查询资料、访谈等形式了解这个公司的背景是什么,它的历史是怎么演变的,它所在的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同行业公司的成功点和失败点的案例。找到这些之后才可以归纳、总结、分析、建议。
对于壁垒5,雷哥老吕的总结和王教授的点评让我茅塞顿开,成本并非越少越好,特殊目的的销售也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成本而言,不是每一笔成本支出多少,而是每一笔成本支出是否值得。
雷哥老吕说,如果我们把问题想得简单了,那只能证明是我们太简单了。事实确实如此。我本来想从组织架构的角度探寻牛魔王公司的问题,并给出建议,但是写着写着我却发现,连我自己都不知道究竟什么样的组织架构是合理的,大家可否帮我出出主意?多谢!
之前写的段落如下:
再次回顾这个案例,我感觉牛魔王公司似乎每个人都有思维的壁垒,牛老板认为既然已经强化了成本管理,就应该有效果;企业各部门认为,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是别的部门拖得后腿。
我曾经在作业的时候建议各部门要有全局观,可是谈何容易?我们一个组16人,为了协调我们完成任务,组长煞费苦心,最后结果意见仍然没有完全统一。大家没有大局观?我想不是的,只是大家都太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和思维出发,一旦形成,很难愿意更改。而牛魔王公司是一家上万人的企业,涉及多个国家多个项目的任务,如何协调这样一个大组织呢?
方法有千千万万,但其中有一条我觉得至关重要,那就是组织架构改革。目前牛魔王公司四位副总各主管一个业务链条,就像王教授所说,各位副总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就很容易从自己负责的业务链条出发进行思考,从而导致了思维壁垒,各部门之间融合度差,这也是各部门推诿现象的根源之一。
我见过的组织架构有单纯以业务为单位构架的,如牛魔王公司这样;有单纯以项目为划分构架的;还有矩阵式管理的。
第一种方式的弊端,见到牛魔王公司的案例就可知了,我现在的公司也是这种模式,因此成本居高不下;第二种方式的弊端,容易形成小集团,产品质量和业务标准不统一,同时失去集团优势,似乎第三种是个好的方法?
我从前的公司采用的是矩阵式管理,并且这种管理方式包含到了没一个员工。当时每个员工都是多头管理,部门和项目之间经常因为资源配比,业绩指标之类的事情发生争执,内耗严重,执行层里外不是人苦不堪言,造成公司怨气很大,人员稳定性很差。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3-23 17: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文,有个习惯,是从后面,往前看...

我以为是未完结的文
才知道...

写反馈文,也是有收获的。就像收心、收思...
一收,发现更多的问题。
然后,再思考...

漂亮~~等楼下给答案。
 楼主| 发表于 2015-3-23 17: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赏金,无有勇夫。
前五位跟帖写答案,并且详细叙述理由,分析的有理有据,最好还能有现实中遇到的案例作说明的同学,每人20个金币,大家监督哦!
发表于 2015-3-23 17: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想起了器覆现象!
发表于 2015-3-24 09: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思想~~
发表于 2015-3-24 10: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提到了一个我认为很深刻的问题,尤其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如何调整适应市场,降低管理成本。目前我所在的企业就是矩阵式管理,其中存在的问题,我可以举例,例如流程过长,效率反而下降,每个部门都希望有自己的服务节点,多对一,一对多,好像大家都在参与干活,结果没有人担责。
发表于 2015-3-24 12: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本而言,不是每一笔成本支出多少,而是每一笔成本支出是否值得
每笔赚回的利润是多少?也就是财务分析时计算的投入产出比。
组织架构如何变成合理的?引进懂管理的人才来管理,成本运营模式及组织驾构要调整创新!
发表于 2015-3-24 19: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每一个大项目,建立一个跨部门的项目组呢,各个业务部门的人员都参与,定期讨论,实时跟进,是否会打破部门间壁垒,情况好一些
发表于 2015-3-25 00: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12姐的思维好活跃,崇拜你
 楼主| 发表于 2015-3-25 06:33: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火舞耀阳 发表于 2015-3-24 19:30
如果每一个大项目,建立一个跨部门的项目组呢,各个业务部门的人员都参与,定期讨论,实时跟进,是否会打破 ...

我从前的公司,因为总部在北京,在北京的项目就是这种形式。但是由于矩阵式管理,每个人既受制于项目,也受制于部门,尤其是项目争抢资源的时候,每个人都夹在中间,非常难受。内耗过大导致员工归属感和满意度下降,人员不稳定。沟通成本加大,沟通时间过长,失去市场先机和谈判效果。
发表于 2015-3-25 10: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数了下,前五个位子满了,不想金币只谈文了。。同感,在断断续续听火版的点评时,一个想法就是我们站的高度不够。
 楼主| 发表于 2015-3-25 21: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奖励了三名同学了,还有两个获取奖励的机会哦!大家加油!
发表于 2015-3-26 15: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旬有调动出员工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来,就像是王教授所讲的有的需要物质激励,有的需要精神激励。例如:研发的吧是否可以这样,你研发出的产品的客户购买的多少来确定给你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15-4-4 20: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sunxijiao 发表于 2015-3-26 15:34
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旬有调动出员工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来,就像是王教授所讲的有的需要物质激励,有 ...

感谢回答!奖励已经发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中国会计视野论坛 ( 沪ICP备05013522号-2 )

GMT+8, 2025-10-22 14: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